作为编者,感觉这几年缺少好的图片故事,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展览里面,大场面的照片越来越多,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的有深度有温度的照片有些缺乏。不是说反对“大”片,无人机的鸟瞰视角大大增强了摄影的表现力和便利性,在反映大美河山、工程建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。另外,随着技术处理的成熟、人工智能生成影像的发达,有许多照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,做各种艺术加工和处理。当然,艺术摄影鼓励在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和丰富性上进行努
世纪见证者:当徕卡遇见中国爱德华·韦斯顿 走向现代 展览时间:2025年10月15日至2026年1月25日 展览地点:欧洲摄影之家 展览作品全部遴选自(WilsonCentre)馆藏,重点呈现韦斯顿从精致画意摄影风格一—那种深受绘画规范影响的创作方式一—向纯粹、精准、直接的现代主义美学的彻底转变。在此期间,摄影师精练其艺术风格:简化构图、摒弃矫饰、专注线条与光影形态。他以极致的形式严谨性
摄影/汪雪涯 嘉宾/李树峰 柳军 采访/ 阳丽君 樊航利 “国际滨”系列之二 汪雪涯摄 “国际滨”系列之三 汪雪涯摄 对我而言,最大的收获并非这些成果,而是完成了一次跨越文化的深度理解,收获了一份超越国度的美好友谊。 阳丽君:你的作品《公共卫生间》关注的是看似日常却极具社会隐喻的空间,曾入选“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”,大家印象深刻。你是什么时候接触并开始摄影
摄影/[美]戴安娜·切伦·尼格伦 采访、翻译/韩鹭 雨的可能性,出自“大地母亲:她仍顽强生存”系列,2023(ChanceofRain,fromtheseriesMotherEarth:NeverthelessShePersisted)摄影:(@Diana Cheren Nygren) Photosby Diana CherenNygren Interview&Translati
台北街头青年人,1996 摄
摄影/朱宪民 台北,1996 摄 情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存在。天各一方,亲情不断;栉风沐雨,血脉相连。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,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,心紧紧系在一起。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年份,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暨第六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如期举办。我们用方寸之艺的两岸影像交流,纪念80年前为夺取胜利作出牺牲奉献的勇士和同胞们,尤其要庆贺台湾光复80周年。这
摄影/郭奇男 郑明辉 简庆南 江村雄 彰化县芳苑乡,蚵农大丰收 作者简介: 郭奇男,中国摄影学会(台湾地区)理事长、中国摄影学会(台湾地区)国际沙龙总主席。曾获中国摄影学会(台湾地区)郎静山大师艺术摄影终身成就奖、中国摄影学会(台湾地区)郎静山艺术贡献殊荣奖。 苗栗,火旁龙 郑明辉摄 台中大甲,烧王船 郑明辉摄 宜兰大溪,凤头燕鸥捕食 郑明辉摄 台东金樽,冲浪 郑
摄影/陈川端 采访/邢树宜 邢树宜(以下简称“邢”):你学科背景并不涉及艺术相关专业,什么契机使你开始接触摄影,过往的学习经历又如何影响了你后来的艺术创作? 陈川端(以下简称“陈”):我本科读的是理工科,最初的专业是信息科学。大一结束那年,我加入了行星科学研究所的课题组,自此我的专业方向就转到了行星地质学。这段经历影响了我后来的许多创作,近期作品《埃弗雷特笔记》就是对这段经历的复现,还回应了儿
文并摄影/ 岱天荣 摄影和绘画同属视觉艺术,但在创作手法上有本质的不同。绘画,是加法,是一笔一笔在白纸上完成的。摄影,是减法,是在取景器里选择、剪裁完成的。简洁的画面、统一的影调,是摄影创作最基本的表现目标。 风光摄影的表现,具有很强的欺骗性。往往我们看到的画面五彩斑斓,拍摄成照片却是另外一种景象,其中存在着视觉语言和摄影语言的差别,人的眼睛是移动着观察景物,而照片是将景物固定在一个画
Simple in Appearance but not in Meaning - Exploration of Minimalist Photography 文并摄影/许宝宽 界许宝宽摄 极简主义又称极少主义,起源于20世纪中叶,“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而发展成型”。其核心理念是追求以最简约的艺术形式传递最本质的内涵,主张通过消减非必要元素、拨冗留萃实现“少即是多”的艺术哲学。
文并摄影/刘莉 新戏台落成后的踩台仪式,戏班子敲锣打鼓接灵官镇台。,2014年7月 摄 精彩的演出吸引了村民。,2014年3月 刘莉摄 川剧,是四川闪亮的一张文化名片。然而,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,川剧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批民间川剧艺人仍然活跃在乡间,他们组成的一个个乡村戏班如星星之火,点亮着乡间的艺术之光。 乡村戏班扎根庙会这一民俗文化活动。川剧艺人挑着简易的行头
铁马三重奏 摄 “人类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,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一马。”这是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、作家布封脍炙人口的散文《马》开篇的话。从传说时代起,马作为一种特殊力量和重要角色,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,参与了人类的历史书写。在这个过程中,马表现出来的忠诚顽强、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,通过代人移情转化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,参与了人类精神的构建,承载着人类的精神寄托和生命畅想,形成了源远流长
文并摄影/王林 尾矿01 摄 惠特曼曾说:“我不怀疑世界的雄伟和美潜伏于世界的任何微量之中。”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,也能带来美的精神享受。无论是矿物标本还是矿物尾渣,无论是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还是宏大的露天采坑,都能给予我们色彩、线条、形状的视觉美感,使我们能从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其中,矿物磨片和矿石尾渣的抽象呈现最具艺术特色。 矿物磨片:微观世界的梦幻
尼罗河夕照 摄 静谧 摄
又见笔架 石新建 摄 钧瓷作坊 王秀莲摄 太行山村 付朝霞摄 风景线 王利萍摄 太行奇观 黄青兰摄 徽居春色 张联合摄 龙盘天门 沈秋霞摄 光绘山庄 孙淑玲摄 新安江晨曦 刘建平摄 徽州印象 曹桂荣摄 对话 刘剑摄 沙海一栗 吕友谊摄 巫山云雨 梁艳摄 神农秋雪 崔亚楠摄 小城故事 米炳辉摄 峡谷春色 曹春华摄